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冷欣颖1, 邹华春2, 付雷雯2, 柯吴坚1
    摘要 (706) PDF (393 KB) (1045)
    生殖支原体是一种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盆腔炎和其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风险增加有关的性传播病原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不良结局。抗生素耐药性的广泛流行使对治疗有效的抗生素选择受限。2021年美国CDC发布最新生殖支原体治疗指南,本文主要就其中有关生殖支原体的致病性、抗生素耐药、诊断注意事项、治疗、性伴管理、随访等方面进行读解,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管理生殖支原体感染。

  • 陈小红,旷翠娥,韩建德
    摘要 (3267) PDF (607 KB) (3976)
  • 吴志周,祝新,柯建良,黄澍杰
    摘要 (2410) PDF (148 KB) (2325)
    目的:比较TPPA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202份性病门诊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法和化学发光法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TPPA阳性49例,阳性率24.26%,化学发光法阳性52例,阳性率25.74%.以TPPA法为金标准,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98.04%.结论:化学发光法作为国内新开发的梅毒确诊试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可应用于临床.
  • 冷欣颖1,邹华春2,付雷雯2,柯吴坚1
    摘要 (659) PDF (429 KB) (108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亚种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尽管正确使用抗生素可治愈梅毒,但由于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检测结果解读困难以及神经梅毒诊断困难,梅毒的管理仍面临挑战。因此,2021年美国CDC发布了最新的梅毒诊疗指南,本文主要解读梅毒不同检测方法、反向筛查策略、神经梅毒检测、妊娠梅毒、吉海反应及性伴管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期帮助医务人员管理梅毒。
  • 王宗岭, 路金明, 郭辉, 王云
    摘要 (80) PDF (719 KB) (68) RichHTML (68)

    目的 分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病种及致病菌种的种类和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后拟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皮肤标本,共1 008例。取镜检阳性的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上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对培养结果为酵母菌属的真菌采用科马嘉(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对于无法直接鉴定的菌落采用VITEK ATB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鉴定。取镜检阳性或培养为阳性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08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标本中,病种前三位为甲真菌病244例(24.21%)、花斑糠疹184例(18.25%)、足癣182例(18.06%);致病菌种前三位为红色毛癣菌307株(30.46%)、马拉色菌255株(25.30%)、须癣毛癣菌187株(18.55%);甲真菌病女性多于男性(χ2=8.02,P<0.001),股癣男性多于女性(χ2=29.1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菌种在性别构成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本地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主要病种为甲真菌病、花斑糠疹和足癣,主要致病菌种为红色毛癣菌、马拉色菌和癣毛癣菌。临床治疗时应加以重视。

  • 吴晓瑜,李腾蛟,杨易,许敏鸿
    摘要 (306) PDF (804 KB) (1285)
    目的:探讨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2013年10月-2018年10月间诊治的30例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躯干部出现边界不清的圆形、无鳞屑的色素减退斑,中央可发生融合。真菌镜检阴性。伍德氏灯:色素减退皮损区可见点状红色荧光。皮肤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色素环均正常,25例色素颗粒减少。30例患者均经过10周外涂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1周2次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10例痊愈,7例基本治愈,7 例显效,3 例有效,3例无效,显效率为80.00%。结论: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临床表现轻微,无明显自觉症状,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易被忽略及误诊。外涂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疗效较好,且无严重的系统性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叶伟,谭以和,莫家亮
    摘要 (3298) PDF (663 KB) (2875)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胶囊冲击疗法,每日中晚餐各口服200 mg,连用1周,停药3周为一个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着应用盐酸特比萘芬冲击疗法,每日中晚餐各口服250 mg,连用1周,停药3周为一个疗程.指甲真菌病治疗2个疗程,3、6个月时各复诊一次.趾甲真菌病治疗3个疗程,4、6、9个月时各复诊一次.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用后随访,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效确切,二者联用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伊曲康唑疗效,两种药物从不同途径抗真菌,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 叶慧, 张锡宝, 朱恩怡, 甘奕传, 黎小东, 李薇
    摘要 (70) PDF (746 KB) (64) RichHTML (47)

    目的 观察司库奇尤单抗对重度斑块型银屑病伴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7例重度斑块型银屑病伴轻中度肝功能异常患者,予司库奇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300 mg/次,0~4周每周1次,后每4 周1次,并于治疗后第1、2、3、4周以及之后每4周复查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至32周。记录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医生整体评估(PGA)、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表(DLQI)评分变化来评估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时间点患者PASI、PGA、DLQ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第1周起PASI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评分(均P<0.05),PASI评分在4周内迅速下降,随着时间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均值减少的趋势符合线性变化(F=233.08,P<0.001);第8周起PGA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评分(均P<0.05),PGA评分在第3~16周内呈下降趋势,均值减少的趋势符合线性变化(F=81.04,P<0.001);第12周起DLQI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评分(均P<0.05),DLQI评分在2周内迅速下降,随着时间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均值减少的趋势符合线性变化(F=71.09,P=0.001)。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r-GT)、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酸(UA)、葡萄糖(GLu)、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肌酐(SCr)在不同治疗时间的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司库奇尤单抗在治疗伴肝功能异常的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中疗效显著,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

  • 夏丽晔, 范琳婵, 王为平, 尚智伟
    摘要 (58) PDF (1306 KB) (61) RichHTML (43)

    目的 观察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3例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分别于第0、4周皮下注射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100 mg/次,随后每8周1次,于第4、12周时评价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均在第0、4、12周接受了3次皮下注射古塞奇尤单抗的治疗,无1例退出。12周时,23例(100%)患者均达到PASI 75以上,19例(82.61%)达到PASI 90,10例(43.48%)达到PASI 100。2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古塞奇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起效快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药物选择。

  • 刘晓明
    摘要 (1264) PDF (1105 KB) (521) RichHTML (1365)

    银屑病生物制剂的问世推动了各国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本文就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和生物制剂应用,解读了具有权威性的中国、美国、欧洲、亚洲、英国及法国银屑病诊疗指南和银屑病生物制剂诊疗指南,分析和归纳了各国指南的基本用药原则和差异,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选择和应用生物制剂,避免出现继发失效和严重不良事件。

  • 黄丹, 温斯健
    摘要 (50) PDF (692 KB) (60) RichHTML (35)

    青斑样血管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血管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疗指南。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免疫、炎症也可能参与发病,抗炎治疗有效。青斑样血管病在抗炎方面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植物生物碱(秋水仙碱、雷公藤多苷)、糖皮质激素、JAK抑制剂、阿达木单抗、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及其他抗炎药物等。本文主要综述青斑样血管病的抗炎治疗和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陈智睿,魏玲,尹颂超,李美荣,陈家敏,杨素莲
    摘要 (291) PDF (680 KB) (613)
    目的:比较皮肤镜和刮片法在疥疮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2019年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疥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的患者120例,同时进行皮肤镜镜检和刮片法两种检查,皮肤镜以查得疥虫隧道或虫体为阳性,刮片法以查得虫体、虫卵为阳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结果:皮肤镜镜检法阳性111例,阳性率92.5%;刮片法阳性92例,阳性率7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P<0.05)。结论:皮肤镜镜检法阳性率高于刮片法,并且操作简便,可以作为诊断疥疮的一种新方法大力推广。
  • 孙凯亮1,陈辉2,李玉梅3,周春红1,万苗坚4,李华3,吴涛5
    摘要 (1339) PDF (2649 KB) (1176)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超声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FSP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
    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4±124)岁。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斑块、斑片或结节,未见溃疡。躯干最为多见。超声:肿物位于皮下,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尚规则,内呈分叶状,瘤体内有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其内可见稀疏或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一致性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似纤维肉瘤样改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本组病例MMS 手术者1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3年复发。
    结论:DFSP形态多样,临床容易误诊,B超检查对诊断、判断肿物边界以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进一步确诊。MMS对本病治疗有很大优势。
  • 冯佩英,黄怀球,张晓辉,陆春,张静,杨素莲
    摘要 (3138) PDF (211 KB) (1412)
  • 蔡智波,于娜沙
    摘要 (2626) PDF (170 KB) (3540)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的活性成分是脏器类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血酶、抗炎、保湿、抑制胶原纤维细胞增生、促进透明质酸合成的作用,在皮肤科应用于变态反应性、干燥性、瘢痕增生性等皮肤病.
  • 莫友,方锐华,杨捷,王建琴
    摘要 (3102) PDF (201 KB) (1246)
    目的:观察万乃洛韦联合低能量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 mg,每日2次,连服10天,治疗期间同时予氦氖激光照射患处疼痛波及的区域,每天1次,每次30分钟: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 mg,每日2次,连服10天.结果:治疗组止痛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止疱、结痂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万乃洛韦联合低能量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操作简单,起效快,能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罗玉香,梅册芳,贺红桃,谢盈盈
    摘要 (3216) PDF (153 KB) (2154)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冰樟桉氟轻松贴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在我院门诊确诊的增生性瘢痕患者2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配合冰樟桉氟轻松贴膏外贴治疗;对照组单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两组均于疗程结束后1个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P=0.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冰樟桉氟轻松贴膏治疗增生性瘢痕,具有安全、有效、护理简单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王建琴
    摘要 (525) PDF (328 KB) (1315)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AD研究进展迅速,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AD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和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原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文就2020年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中更新部分作一简要解读。
  • 周晖,韩建德,曹光玲,章星琪
    摘要 (3471) PDF (155 KB) (2519)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导致皮损中黑素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迄今尚未明确.该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功能性黑素细胞凋亡和(或)丢失、神经体液等假说.目前比较推崇的观点是氧化应激在遗传易感个体可能为始动因素,而固有免疫所致炎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两者均可直接抑制或损害黑素细胞,并通过激发链式适应性免疫反应来清除黑素细胞,诱发白斑.
  • 王红,陈洪英,张军武
    摘要 (2180) PDF (139 KB) (981)
  • 祝新,陈碧云,谭雪玲
    摘要 (3556) PDF (132 KB) (2307)
    目的:观察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8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1%吡美莫司乳膏外用,对照组予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外用,均每日2次,连续4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好,副作用少.
  • 张堂德,邓俐,王瑞华
    摘要 (2938) PDF (345 KB) (2405)
      外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 陈永锋
    摘要 (3417) PDF (350 KB) (2844)
  • 唐志铭, 荆梦晴, 单霄, 陆鹭, 李洁
    摘要 (354) PDF (789 KB) (319) RichHTML (228)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nuclear-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NEAT1)可通过参与核旁斑形成、充当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表观遗传修饰等途径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理和病理学过程,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LncRNA NEAT1在银屑病及其共病中表达明显升高,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 NEAT1概况、在银屑病及其共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李纪兵, 李巍, 胡翠, 钱莹莹, 张婷, 吴亚芬, 钱华
    摘要 (41) PDF (920 KB) (46) RichHTML (45)

    目的 了解儿童肠病性肢端皮炎(AE)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20例A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血清中锌、铁元素水平。结果 2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 ∶1.22,平均年龄为(10.12±7.05)个月。皮疹常表现为红斑、斑片、鳞屑、糜烂、结痂,好发于口周、腹股沟、肛周、四肢末端区域,常伴发腹泻及脱发。患儿组血清锌元素水平低于对照组[(7.39±3.51) μmol/L vs (12.40±2.57) μmol/L,t=-5.15, P<0.001],铁元素水平低于对照组[(8.09±2.44) μmol/L vs(12.31±4.45) μmol/L,t=-3.17,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锌治疗对所有患儿均有效。结论 临床上患儿出现腔口周围皮炎、脱发、腹泻等症状时要警惕AE,血清锌、铁元素水平降低可辅助诊断。

  • 潘鹏,蔡于茂,洪福昌,冯铁建,刘惠
    2012, 19(02): 107-110.
    摘要 (2549) PDF (183 KB) (1606)
    目的:总结同伴推动抽样(RDS)在男男性行为者调查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供同类研究参考.方法:应用RDS方法对深圳地区男男性行为者进行抽样,并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RDS作为调查的抽样方法,需要熟悉目标人群的情况、明确界定目标人群、建立可接受的联系卡编码规则、选择合适的调查点、确定奖励数额和方式、防止重复进入及注意招募适时终止.为保证调查质量和调查顺利进行,应在调查前作好全面的培训,调查开始后每天总结记录.本次招募活动选择12个种子,每个种子招募到第六代,用时30天,共招募到MSM 351人.结论:RDS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招募到所需的目标人群,是研究隐藏人群的一种重要的抽样研究方法,但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关键环节.
  • 杨立刚
    摘要 (2934) PDF (352 KB) (2431)
  • 韩冰, 赵涵, 王丽琴, 郑淑云
    摘要 (49) PDF (641 KB) (43) RichHTML (32)

    尖锐湿疣(CA)是一种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主要与HPV感染及机体免疫应答障碍相关。CA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妊娠期高于非妊娠期,性激素可能与CA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雌孕激素与尖锐湿疣的相关性作一综述,分析雌孕激素与尖锐湿疣在HPV感染及细胞免疫的Th1/Th2、Th17/Treg平衡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联系,探讨雌孕激素在尖锐湿疣发病及复发中所起的作用,以期为尖锐湿疣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 郭义龙,郑慕雄,许敏鸿
    摘要 (3212) PDF (201 KB) (2622)
    目的:观察中药荆防方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治疗组每日冲服荆防方颗粒,疗程2周;对照组每日口服地氯雷他定5 mg,疗程2周.结果:共观察124例,治疗组63例,对照组6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为8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0%,对照组为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荆防方颗粒是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安全有效的药物.
  • 张芳芳,车雅敏,傅志宜
    摘要 (3666) PDF (185 KB) (4972)
    Filaggrin和Caspase-14主要分布于表皮.它们不仅在表皮细胞的分化及皮肤屏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许多皮肤疾病存在一定联系.本文阐述它们在皮肤屏障功能和某些皮肤疾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预防皮肤损伤及治疗相关皮肤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